医院新闻
宣医新闻|一台手术麻醉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手术麻醉什么样
“一名老年人因为突发腹痛难忍且发热38.5摄氏度,需要紧急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手术室里,麻醉手术科团队正在为一名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百岁老人进行全身麻醉。外科医生交代完病情,准备手术,麻醉医生准备好心脏功能监测、脑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以及必备的麻醉和抢救药品,开始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一个小时的手术,麻醉医生不敢有片刻松懈,时刻关注输液及用药情况、手术进程和出血情况、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各种监测指标和数据。他们通过心脏超声和心梗指标动态监测心功能变化,通过血气分析和通气参数控制呼吸,通过乳酸水平、尿量观察重要脏器灌注情况,再通过预判和调节,以期在患者生理指标出现偏离趋势后及时干预,避免严重偏离对患者脆弱的脏器功能造成影响。
考虑到患者术后疼痛的不良体验以及对恢复的影响,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医生就采用了超前镇痛和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术后,患者迅速恢复,10天后顺利出院。
麻醉从手术需求中走来
一百多年前,因为缺少麻醉,手术速度越慢失败率就越高。
“先生们,我们今天的目标是在一分钟内完成这台截肢手术!让我们大干一场,创造一个新的纪录吧!”这是在18世纪的欧洲,一名外科医生在手术前的发言。在麻醉技术出现之前,主刀医生的技艺、胆量,以及他们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术速度,被患者和同行大力追捧,因此,当时的医生痴迷于创造新的手术速度纪录。
而事实上,由于麻醉手段和消毒技术的欠缺,患者在手术台上死亡的概率甚至要高于在战场上士兵的死亡概率。因此,在很多文质彬彬的内科医生看来,挥舞着斧头和长锯的外科医生是一群“武装的野蛮人”。在医学史上的所有成就中,征服疼痛是极具价值的里程碑之一。
手术追求无痛或镇痛,麻醉应运而生。我国麻醉鼻祖华佗在公元200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尝试。1846年,美国牙医威廉·T·G·莫顿与马塞诸塞州总医院的约翰·柯林斯·沃伦医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乙醚麻醉手术,标志着现代麻醉的开端。
从此,麻醉学这个崭新的学科诞生了。自此,外科也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正如莫顿的墓志铭上说的那样:“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在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为老年患者手术安全护航
中国老龄化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22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9%。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需要手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王天龙教授表示,老龄化给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具有手术适应证的老年人数量迅速攀升,而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衰老,同时很多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脏器功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如何保护老年患者脆弱的脏器功能,并使患者能在复杂的手术进程中存活下来,是当代麻醉医生所面临的挑战。
麻醉医生高超的技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崇高责任感,以及日益完善的麻醉药品与麻醉监测仪器,让麻醉手术变得更加安全,从而使老年患者重获健康。
原文刊登《健康报》2024年0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