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宣武有术|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面听功能均保留)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每周二全科学习的手术回顾环节,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和品牌活动。每一台手术都由住院医师介绍病例,播放剪辑的手术精华录像,术者进行总结,之后全科医师提问讨论。在这种严谨而开放的讨论中大家分析每个病例的利弊得失,取长补短,从而得以精进。为了鼓励对手术技术的不断追求,科室将手术回顾环节升级为「宣武有术一一新技术/疑难手术/重大抢救」评比,由与会观众现场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将精彩病例在科室公众号上分享,欢迎国内外同道斧正!
2024 年「宣武有术」疑难病例
—颅底和脑肿瘤中心—
新技术 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
术者:宋刚、梁建涛
病史资料
女性,32岁。
主诉:右侧面部疼痛3个月。
既往体健
查体:(-)
术前检查
面神经功能
1)面神经功能无异常。
听力检查
头颅MRI
1)提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突入内听道,病灶均匀强化,肿瘤同时也压迫三叉神经。
内听道CT
1)右侧内听道扩大。
诊断
右侧听神经瘤(大小2.5×2.1×1.9cm,分级:Samii grade T4a, Koos grade 3)
右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术前评估
桥小脑角区占位,听神经瘤可能性大。脑干受压移位变形,肿瘤分级Samii T4a级,Koos 3级。肿瘤向内侧嵌入桥臂,脑干受压移位。
面神经功能: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House-Brackmann 1级,患者年轻女性,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为第一要务。
听神经功能:患者术前无听力障碍,AAO-HNS A级,在保护面神经的基础上,希望同时保留听力功能。
三叉神经:术中探查三叉神经REZ区,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
手术策略
显微镜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三叉神经探查
手术体位:侧俯卧位
术中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面神经诱发电位MEP;面神经刺激肌电反应;听性脑干反应ABR;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
听力监测
听力监测技术主要分两种:
1. 听性脑干反应(ABR):通过持续监测来预测术后听力功能,不能精确定位蜗神经位置,诱发率较低、计算时间长、易受信号干扰,而且具有滞后性。
2. 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追踪蜗神经解剖位置,通过保护蜗神经解剖结构保留其功能。目前CNAP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 棉芯电极,需要将棉芯固定在蜗神经脑池段,对于大型听神经瘤来说很难在术前暴露蜗神经REZ区并进行监测,另外固定也不稳定。
② 双极形态电极,无需固定电极,可探测任意位置的蜗神经,体型大,不方便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③ 本中心通过将面神经刺激器改为CNAP接收电极,进一步降低电极大小,在狭小CPA空间中增加电极可及性。
手术过程
全麻插管成功后,置左侧卧位,头架固定,肩膀向下方牵开。取右侧耳后枕下乙状窦后弧形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分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各层。术中输注20%甘露醇250ml,枕骨钻孔,骨瓣成形,约4cm×3.5cm大小,暴露出横窦和乙状窦边缘,镜下弧形剪开硬膜,释放部分CSF,向内侧牵开小脑,暴露肿瘤,呈实性,大小2.5cm×2.1cm,少许突入到内听道内。探查肿瘤表面,在上下背侧无面神经反应。切开肿瘤后上方,肿瘤暗黄色,质地较软,血供一般,首先进行囊内充分减压。然后在内听道后唇弧形硬膜,磨钻磨除内听道后唇骨质,暴露内听道肿瘤,在电生理监测,切除内听道内的肿瘤。可见面神经位于肿瘤的前上方,蜗神经位于肿瘤前下方。持续冲洗的条件下,使用显微技术沿蛛网膜和神经鞘膜剥离肿瘤,由内向外逐步切除肿瘤。术中肿瘤全切,面、蜗神经保留完整。术毕以0.1mA电流刺激面神经REZ区,呈活跃反应,CNAP亦存在。探查三叉神经,并充分松解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见一静脉在神经内侧走行并相互接触,使用Teflon棉片将其垫离,术区反复冲洗,无出血。使用肌肉碎粒配合耳脑胶修复内听道。术区严密止血,连续水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钛钉固定。缝合枕下肌层、皮下和皮肤。术毕清点纱布、棉片和器械无误。
找到神经后,分块切除肿瘤。
肿瘤切除后,再次刺激面听神经均保留。
病理诊断
(右侧CPA肿物)神经鞘瘤
术后复查
术后患者面部疼痛消失
MRI
术后头颅MRI显示肿瘤全切
听力检查
术前AAO-HNS:A级
术后3月AAO-HNS:B级
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
(患者资料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仅供专业探讨)
术者说
对于听神经瘤来说,手术原则是保留面神经、蜗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全切肿瘤,对于面神经功能保留来说,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于听力保留来说并不成熟,术中普遍使用的是ABR,具有滞后性,而且通过该监测无法定位蜗神经位置,因此不能有效保护蜗神经,通过CNAP监测蜗神经虽然也较为普遍,但是很少外科医生通过CNAP探查蜗神经解剖位置,本中心通过改良面神经刺激器应用到CNAP监测上,在蜗神经解剖位置探查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本电极较棉芯电极及其他中心CNAP的监测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在CPA区有限的空间中,更加灵活地找到蜗神经走行,在体积较大的肿瘤中也可以应用。手术切除肿瘤前先对肿瘤背侧及上下极进行180°探查,寻找面神经、蜗神经位置及走形,首先开始在没有面神经、蜗神经的部位切除肿瘤,尽量减容肿瘤,以确保后期分离神经和肿瘤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本电极应用以来,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听力保留率明显升高,对不同大小的听神经瘤,术后听力保留率均较国际报道水平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Dejam D, et al. Hearing Preservation in a Vestibular Schwannoma Patient via a Retrosigmoid Approach. Cureus (2021) 13(9): e18403.
Watanabe N, et al. Intraoperative cochlear nerve mapping with the mobile cochlear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tracer in vestibular schwannoma surgery. J Neurosurg (2019) 130:1568-1575.
Li X, et al. Using a Facial Nerve Stimulator to Record the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to Locate the Auditory Nerve During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section. World Neurosurg (2023) 175:e582-e592.
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合影
手术医生介绍
宋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主要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以及其他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参编著作2本,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和SCI共30余篇。
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以及其他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先后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奥地利、德国、日本访问学者。师从世界神经外科大师Samii.M教授学习颅底显微外科技术。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科委重点研发课题、北京市首都特色课题、北京市扬帆计划等课题。
擅长: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脑膜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面瘫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电生理监测
李晓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副研究员
医学博士
从2008年开始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检查工作,累计完成术中监测及术下检查5000余例,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